《柳州市“十三五”口岸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已经柳州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,并于2017年2月由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。
《规划》是柳州口岸开放以来内容最全面、最系统的口岸发展纲领性文件,围绕柳州市政府“实业兴市、开放强柳”的发展战略,紧密结合柳州口岸实际及产业布局,明确了“十三五”期间柳州口岸发展的总体要求、主要发展任务、重点口岸平台发展目标、口岸支撑体系及保障措施等内容,明晰了柳州口岸发展下一步发展思路,对于指导柳州口岸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。
《规划》描绘了柳州口岸发展蓝图——“十三五”末,柳州市将基本形成科学发展的口岸开放格局,口岸便利化与开放水平显著提升,口岸集聚辐射能力显著提升。到2020年,国家一类口岸数量达到2个,口岸(扩大)开放区域达到3个,海关特殊监管区(保税监管场所)达到2个,实现陆、水、空口岸立体式全方位开放格局;口岸货运量达到194万吨,口岸出口总额达到12.6亿美元,直接进出境旅客达到20万人次;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6亿元,口岸特色经济体系初步形成。
根据《规划》,“十三五”期间,柳州市将力争打造“三核多支点”的口岸空间结构,构建布局合理、功能互补、高效利用的口岸开发开放新格局。“三核”即建设柳州保税物流中心(B型)、柳州口岸鹧鸪江码头作业区、柳州航空口岸三个发展核心。“多支点”即建设完善柳州口岸官塘码头作业区、柳州口岸西鹅铁路货运监管场、柳州口岸鹿寨江口码头作业区,加快建设柳州口岸联检服务中心,谋划铁路口岸、公路口岸布局,推进内陆无水港建设,形成多个差异化发展的联运支撑口岸平台。